关于宿州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0119号提案的答复
尊敬的周人杰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高新技术企业进一步提质增量的建议”收悉。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宿州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积极探索推动高新技术企业进一步提质增量的创新驱动发展路径。
一、工作推进情况
(一)培育创新主体
一是实施高企科小“双倍增”行动。健全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的梯度培育机制,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自愿、市县联动、精准服务”的原则,建立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联合财政、税务部门精准指导。2023 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 477 家,增速 31.4%、居全省第四;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总数 887 家,增速 99%、居全省第二。2024年,全市第一批共推荐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61家。
二是实施研发投入攻坚行动。贯彻落实《宿州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提升行动方案》,每年对年度 R&D 经费支出达到一定比例的 100 家左右企业给予奖励。2022 年度,全社会研发投入 19.1 亿元,同比增长 19.1%,增速居全省第二。其中,基础研究经费达 2564 万元,增长 50.8%;规上企业研发投入 16.99亿元,增长 15.1%,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达 89%。全市有研发机构的企业达 352 家,同比增长 45.5%,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
三是实施核心技术攻关行动。积极组织开展市级重大专项,健全完善“揭榜挂帅”等制度,市财政支持资金最高 500 万元,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2023 年,共征集企业技术需求 99 项,立项 25 项,市财政支持资金 1040 万元。
(二)集聚创新要素
一是集聚创新人才。纵深推进“人才归宿”行动,大力实施“大泽学者”计划,宿州学院近两年共招引博士 263 人、博士总数达360 人。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积极推动“人才飞地”建设,联合中科大先研院探索开展“关系在先研院,工作在宿州”的用人机制;“揭榜挂帅”项目榜单面向全国发布,鼓励组建创新联合体共同揭榜。截至目前,宿州市共引育省级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 7 个、市级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 38 个,引育创新创业团队 70 个,团队核心成员达 457 人;人才团队创办的 19 家企业获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8 家企业获批省“专精特新”企业。
二是集聚创新成果。持续深化校地合作,2023 年先后与中国矿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厦门大学等多个院校签订合作协议,推动更多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全市科技成果登记 913 项。联合宿州学院开展4510”校地联合科创行动,实地走访企业 105家,收集技术需求 112 项,签约项目 107 个。推动举办安徽“双创汇”走进宿州、中国互联网大会·宿州站智能算力高端对话等活动,全市智算规模达 1318.4P,居全省前列。
三是集聚创新资本。推动设立总规模 2 亿元的宿州市天使基金,鼓励“投早投小投科技”。市创新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投资损失容忍度 50%,通过股权、债权方式累计投入 5550 万元扶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推动中国银行和徽商银行成立科技支行,鼓励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开发科技金融产品。2023 年,共兑现市级科技创新资金 10253.8 万元,增速41%;科技减税 3.6 亿元,同比增长 29.7%。2024 年一季度,全市科技贷款余额 113.9 亿元,增速 54.83%、居全省第一。
四是集聚创新平台。依托高校院所和头部企业,积极创建国家级、省级重大创新平台,对在宿州市设立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研发机构、研究院、技术转移中心等,最高给予1000万元资助。南京农业大学宿州现代农业研究院、厦门大学宿州市新能源材料研究院、宿州学院宿州新能源汽车产业研究院先后落地运营,宿州市新能源材料产业研究院研制的新产品“燃料电池气体扩散层碳纸”已实现量产,有效解决了“卡脖子”难题。2023 年,全市获批省级院士工作站 4 家、省级企业研发中心 12 家;新认定市级“一室两中心”40 家。
(三)提升服务质效
一是建设“硬核”科技管理队伍。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服务是第一营商力”理念,制定“懂科技必须研究产业、懂科技必须研究金融、懂科技必须研究人才、懂科技必须研究融合”的“四懂”科技管理干部标准,着力打造过硬科技管理干部队伍。
二是打造“科技惠企·创新先锋”党建品牌。积极举办政策解读会、专题培训会、成果项目推介会等活动,持续开展“科创心连心”活动,组建 9 支科技服务队伍深入企业开展精准帮扶,累计服务企业 990 家,收集问题需求 189 个,已帮助解决 184 个,企业获得感、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三是持续提升全民科技素养。积极开展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活动,举办第一届宿州市科技创新成果展,邀请中国工程院李克强院士、蒋剑春院士分别作新能源汽车、先进碳材料技术专题报告;举办院士大讲堂和青少年科普讲座,参与人数超 1600 人,同步开展线上直播 9 场,累计点击量近 280 万次;开展“前沿科技”等科普活动 77 场,受众 30余万人。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宿州市将进一步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大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新技术企业进一步提质增量。
一是实施创新主体升级行动。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行动和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行动,积极培育独角兽企业和科技领军企业。组织开展市级重大专项,推进实施研发投入攻坚行动,鼓励科技型骨干企业牵头组建多学科、体系化、任务型创新联合体,开展产业技术基础研究和前沿性创新研究。
二是实施科创产业融合行动。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突破“从 0 到 1”原创性成果,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围绕 “5512”产业工程,聚焦研发、孵化、中试等高成长性、高附加值的科技和人才项目,大力招引创新载体、创新人才、科技型企业、创投机构等科创资源。加快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围绕通用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谋划筹建概念验证中心和未来产业先导区,加速创新成果转移转化,推动多元场景开放应用。
三是实施“人才归宿”行动。围绕产业发展需求,编制产业链、产业集群人才需求目录,对急需的科技领军人才及团队,采取“一事一议”“一人一策”,强化编制保障。健全企业人才绿色通道制度,实施科技副总(双链融合专员、科创专员)入企服务,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人才引育用聚机制。加强与中国科大科技商学院、“江淮英才港”“科大硅谷”等产学研平台深度合作,常态化开展“人才宿州行”活动。健全“一站式”人才服务平台,完善高层次人才服务保障机制,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四是实施成果转化体系建设行动。聚焦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依托高校院所和领军企业,积极创建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健全完善市级创新平台体系。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区”全链条科技企业孵化育成体系,着力构建科技成果转化全生命周期服务。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建设。培育引进研发设计、创业孵化、技术转移、检验检测、科技金融、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科普等领域服务型企业。
五是实施协同创新开放行动。主动对接合肥、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深化在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园区共建等方面合作,持续导入沪苏浙创新创业资源。启动上海、北京“科创飞地”建设。深化与浙江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院所合作,推动中科大“鲲鹏计划”、中国矿大埇桥科技园建设。
办复类别:B类
联系单位:宿州市科技局
联系电话:3022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