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宿州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0184号提案的答复
王方委员:
你提出的“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的提案,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完善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及时足额保障重大平台、重大设施、重大项目的建设运行经费,全面落实支持科技创新税收优惠政策,2023年以来已累计拨付科技创新资金超过1亿元,已通过免申即享拨付453家企业,市级财政资金8487.8万元。推动宿州市创新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发展壮大,加强对初创期科技型企业创新研发、成果转化的支持力度。2023年通过股权投资形式对宿州神农量子科技有限公司、宿州光禾时代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微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完成资金支持共计1350万元。举办两场安徽“双创汇”走进宿州活动,累计发布科技成果22个,活动现场签约项目35个,签约金额535.35万元。
(二)完善科技创新支持体系。加强科技中介服务建设,强化双创服务能力。通过科技服务机构的备案和绩效管理,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规范各类科技服务机构,营造平等参与、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连续两年开展了科技服务机构备案和绩效评价工作。截止目前,在我市备案的科技服务机构已达20家,其中省级技术转移机构2家;支持企业建设中试基地。强化科技成果转化的中间环节,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建设中试基地,安徽新熙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在筹备申报安徽省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
(三)持续深化校地校企合作。今年以来,先后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科院合肥物质院等高校院所考察对接,安徽大学宿州技术转移中心、浙江理工大学宿州技术转移中心相继落地,宿州市人民政府分别与中国矿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厦门大学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签订了“鲲鹏计划”校地合作协议。推动举办大豆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论坛,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名誉主任盖钧镒,中国工程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陈剑平,中国工程院院士康振生,等专家学者出席论坛。截止目前,我市已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厦门大学、江南大学、安徽大学等30所高校院所展开了深度合作。三是“双创汇”全面激发校地校企活力。积极开展安徽“双创汇”走进宿州、“科创心连心”走进宿州学院、“4510”校地联合科创行动等活动,旨在从供需两端架设桥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解决企业技术难题,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今年以来,已举办2场大型活动,活动期间开展了科技创新创业政策解读、创新创业故事分享、科创成果发布、技术需求对接等;协同开展了“4510”校地联合科创行动县区(园区)行活动,组建博士团队实地走访了150余家企事业单位,与105家达成了合作意向。
(四)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一是持续强化项目抓手作用。自2019年率先在全省实施市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以来,累计立项项目15个,市级财政投入资金350万元,引导社会资金投入2295万元,项目承担企业已累计实现营业收入超过5亿元,实现利税超6000万元。启动科技成果转化补助项目,对购买市外科技成果来宿转化的企业予以奖补,全市科技成果供给能力不断增强。二是支持企业建设中试基地。强化科技成果转化的中间环节,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建设中试基地,安徽新熙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在筹备申报安徽省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
(五)持续延揽高层次科技人才。结合地方特色产业,积极走访高校和科研院所,引进各领域优秀人才。今年以来,合肥工业大学吴昊博士团队,安徽大学陈晓宁教授团队,国防科大梁迅博士团队、张朝阳博士团队,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涛副研究员团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张显教授团队相继来宿创办企业。启动2023年度扶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在宿创新创业项目,目前正在公示中。截止目前,我市共有省级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7个,市级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31个,入库创新创业团队68个,团队核心成员430人。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强财政科技资金统筹,提升财政科技资金投入效能。会同市财政局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及时足额保障重大平台、重大设施、重大项目的建设运行经费,加大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等创新投入。推动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加快设立科创类基金,探索开展科技成果转化贷款风险补偿工作。鼓励各商业银行在我市设立科技支行、科技金融专营机构等,创新科技金融产品。
(二)聚焦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持续创优科技创新生态。一是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请示组建市委科技委员会。探索人才积分评价体系,注重评价人才取得成果的市场价值、应用实效以及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推动高校、医院、科研院所、大型企业和其他人才智力密集的企事业单位按照管理权限自主开展职称评审。改革和创新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方式,试行科研经费“包干制”。完善科技成果评价评估机制,积极推动科技成果市场化评价。开展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激发科研人员创新热情,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二是探索实施科技创新券制度。由市政府向科技型企业发放创新券,用于推动企业向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科技中介机构等购买科技服务、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活动。三是支持创新型县建设。推动出台《宿州市支持创新型县建设工作方案》,将县域作为科技创新驱动乡村振兴的基本单元,对照创建指标体系,以四个县创建创新型县为抓手,以“科技引领支撑产业发展”为创建主题,不断强化科技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有效衔接,打造各具特色的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引领创新高地。四是其他工作。推动宿州市创新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发展壮大,投资损失容忍率提高至80%;完善科技创新奖补政策,实行科技奖励政策“免申即享”;推动设立市科技招商领导小组。
(三)深化校地合作,提升平台效应。一是健全产学研合作信息服务平台。加快建设宿州市科技分市场,发挥平台作用,建好科技需求库、成果转化库、高端人才库、专家咨询库,实现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二是加强合作交流。着力加强与市内外大院名校科技合作交流,继续深化与中国科大、中国矿大、南京农大、浙江理工、安徽大学等合作,积极组织开展双方专家调研、会谈、讲座等交流活动,全面提升校地合作水平层次。
(四)聚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扎实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习近平指出:要时不我待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只争朝夕突破“卡脖子”问题,努力把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制造业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一是实施研发投入攻坚行动。建立健全研发企业服务机制,推行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建立倒逼研发机制,将企业有无研发活动、研发机构作为项目申报、政策奖补的重要依据,采取加计扣除、事后补助等方式,引导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二是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积极开展市级重大专项,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展产业技术基础研究和前沿性创新研究,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建立健全“定向委托”“揭榜挂帅”等制度,市财政支持资金最高500万元。支持企业为主体,联合域内外高校院所组建体系化、任务型创新联合体,承担国家、省市重大科技专项等各类科技项目,着力攻克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打造“杀手锏”技术。积极引导高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等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投入力度,将其研发投入、科技创新绩效等作为科技资源配置、评估评价考核等工作的重要指标,激励加大有效研发投入。三是持续开展规上制造业企业“两清零”行动。助力企业与高校院所对接合作,深入开展产学研对接合作,寻求对外合作机会,全力推进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常态化开展调研服务指导工作,加大科技创新政策宣讲,引导市场主体管理者提高科技创新意识,促进创新主体自主开展研发活动。
(五)实施引智行动,加大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育。一是深入实施“人才归宿”行动计划。大力吸引高校院所人才、项目和成果,围绕产业配套和创新发展引育“高精尖缺”创新创业人才。利用大院名校创新载体作用,通过柔性引才等方式帮助企业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并给予“科技创新贡献奖”等政治荣誉。二是拓宽引才渠道。通过聘请宿州市“科技大使”等方式,建立第三方人才服务机构引才奖励工作机制,利用第三方资源,帮助招引省内外高校院所科技人才。
办复类别:B类
联系单位:宿州市科技局
联系电话:15655518089